一、端午习俗类
《浣溪沙·端午》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描写女子端午沐浴、装饰的雅致场景,展现节日浪漫氛围。
《端午日赐衣》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表现帝王赐衣的荣耀感,体现端午作为宫廷节日的庄重。
《竞渡歌》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通过龙舟竞渡的激昂场面,展现节日的活力与团结。
二、节日情怀类
《七律·端午》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既有对传统习俗的追忆,又蕴含对历史长河的哲思。
《端午》(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借端午纪念屈原,抒发对忠诚与冤屈的感慨。
三、自然意象类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以沅湘江水奔流不息,隐喻屈原精神的不朽。
四、现代创作类
《端午游真如迟适远従子由在酒局》 (苏轼)
一与子由别,却数七端午;
身随彩丝系,心与昌歜苦;
今年匹马来,佳节日夜数;
儿童喜我至,典衣具鸡黍。 通过端午与友人的团聚,表达对亲情的珍视。
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端午节的喜庆:既有对传统习俗的描绘,也包含对历史人物的追思,更有对自然与人文精神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