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通辽市就业形势整体呈现积极态势,政府通过多项措施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具体表现如下:
量化目标明确
全年计划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以上,农牧民转移就业42.4万人以上,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国家调控目标以内。
政策体系完善
以“就业优先导向”为核心,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宣传政策、创新招聘服务、强化技能培训等多维度措施,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产业与人才需求良性互动。
春节就业服务创新
在春节等传统节点开展58场招聘活动,涵盖现场招聘会、直播带岗、岗位推送等形式,服务148家企业、提供5814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020人次。例如,科尔沁区“西拉木伦公园年货节”提供1750个岗位,涵盖管理、技术等类别。
巡回招聘与精准对接
在奈曼旗、扎鲁特旗等地开展巡回招聘活动,覆盖60余家企业、2500余个岗位,重点服务农牧民工、失业人员及高校毕业生,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职业技能培训强化
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培训意愿达471人,实际参与754人次,涵盖智能制造、现代农牧、医疗健康等领域,提升求职者就业能力。
产业升级带动就业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就业比例从1949年的97.3%提升至2023年的37.7%,服务业、旅游业等新兴领域成为新增长点。
工资水平提升
通过技能培训和企业用工需求对接,劳动型工作工资提升至1000-2000元,大型企业可达1200-1500元,技术岗位月薪可达4500-15000元。
区域协同发展
不同旗县结合特色开展招聘活动,如科尔沁区依托年货节、奈曼旗利用体育广场等场所,形成覆盖全市的就业服务网络。
企业用工需求 :部分行业仍存在用工短缺,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吸引更多大型企业投资。
技能匹配 :需进一步优化培训内容,对接产业需求,提升求职者与岗位的适配度。
综上,2025年通辽市就业形势稳中向好,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为居民提供了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