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形成的、超出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其构成和分类如下:
购买方为获取未来经济利益支付的代价
包括协同效应的公允价值、目标公司资产被高估或支付过高对价等。
难以单独辨认的资产
如人力资源、培训机制、销售网络、地理位置、政府关系及促销策略等。
按取得途径分类
自创商誉 :企业通过自身积累形成,如品牌、专利、技术优势等,但无法单独入账。
合并商誉 :通过并购活动产生,即支付对价超过被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
按性质分类
无形商誉 :无法用货币直接计量的资产,如品牌、专利、客户关系等。
有形商誉 :可货币化的资产,如设备、土地等(实际中商誉几乎全为无形资产)。
按产生时间分类
原始商誉 :企业创立初期形成的商誉。
追加商誉 :并购、重组等过程中新增的商誉。
财务报表中的体现 :商誉作为资产负债表资产项,其值可能因减值测试而调整。
价值评估 :需结合未来现金流预测、行业基准及协同效应综合评估。
正面作用 :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获取稀缺资源。
风险提示 :若商誉过高且未实现预期收益,可能导致资产减值损失。
以上内容综合了会计准则、实务案例及学术研究,涵盖商誉的构成、分类、会计处理及风险提示,供全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