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购车时普遍存在以下痛点,这些痛点涉及购车决策的多个关键环节:
价格不透明与隐性降价
新能源车存在60.95%的降价问题,部分车型提车后一周内降价5000元;二手车市场存在“价格锚定”现象,部分车型因配置升级或市场竞争降价风险较高。
加价与贷款附加费用
部分车型存在加价现象,且贷款购车需承担金融服务费、保险费用等隐性成本,4S店利润占比高。
频繁小毛病
国产车普遍存在雨刷器故障、空调问题、座椅加热失灵等小毛病,合资品牌投诉率也较高。
续航与配置缩水
新能源车存在30%-50%的续航虚标问题,部分车型低温续航表现差;合资品牌常被投诉座椅加热、车机卡顿等配置不达标。
智能化功能失效
46%车主遭遇OTA升级失败或车机“变砖”,高阶智驾功能下探至15万元车型,实际开城进度仅30%。
空间与安全配置不足
部分7座SUV第三排空间不足,无法容纳1.6米儿童;安全配置如双侧ISOFIX接口、防夹电动门等缺失,增加儿童安全风险。
信息不对称与专业术语障碍
消费者普遍看不懂汽车专业术语,难以全面了解整车性能和功能。
从众心理与跟风购车
很多消费者依赖亲友推荐或广告宣传,缺乏独立试驾和比价意识。
二手车残值低 :部分车型折旧率过高,影响置换成本。
加价文化 :消费者对“贵车”品牌的盲目追求,忽视实际配置匹配。
价格策略 :关注车企财报,选择利润稳定的车型;优先考虑“价格锚定”车型(如零跑C10、小米SU7)。
质量验证 :实测续航里程,核对配置细节,选择有质量口碑的品牌。
功能测试 :重点测试核心功能(如充电速度、安全配置),避免依赖广告宣传。
理性选型 :结合自身需求,避免盲目追求大空间或品牌,注重实际使用场景。
通过以上策略,可有效缓解购车痛点,提升购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