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经典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白居易《咏菊》: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二、宋代名作
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苏轼《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三、其他朝代佳作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曹雪芹《咏菊》: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四、现代仿古诗
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句虽未直接写菊,但常与菊花意象结合使用。
注:部分诗句如陶渊明的《饮酒》为多篇作品节选,元稹、白居易等诗人的《菊花》出现多次。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如重阳节可关联元稹、黄巢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