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考点主要围绕对诗歌内容、语言、意象及艺术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具体可分为以下五大类:
字词句理解
考查对重点字词(如典故、修辞)的解读能力,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意象解析。
内容概括
需准确概括诗歌的主旨,如《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体现的乡村生活图景。
哲理分析
部分题目要求结合背景分析诗句中的哲理,例如《题许道宁画》中“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的含蓄表达。
景物意象
通过联想与想象,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意境,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稻香蛙声”构建的乡村夏夜图景。
人物形象
识别诗中隐含的人物性格,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国情怀。
遣词造句
考察用词的精准性,如《早梅》中“一枝”替代“数枝”对梅枝形态的细腻刻画。
修辞手法
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的妙处,例如《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的夸张手法。
音韵节奏
通过诵读感受韵律美,如《离骚》的句式长短与情感起伏的关联。
表现手法
识别象征、对比等技巧,如《红楼梦》诗词中“落红”象征青春易逝。
情景关系
探讨景物与情感的互动,例如边塞诗中“大漠孤烟”烘托征夫的孤寂。
结构布局
分析诗篇的开合节奏,如《滕王阁序》的骈俪结构与意境营造。
关键句解析
解读能概括主题的句子,如《满江红·怒发冲冠》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阔情怀。
名句赏析
从意象、情感、哲理等多维度分析经典诗句,例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历史启示。
补充说明 :
考试常结合具体题目类型设计,如情景交融类(如《春望》)、典故运用类(如《出师表》)等。- 注意从题目、关键词、意象及题材综合判断诗歌情感与主题。以上考点覆盖了古诗鉴赏的核心要素,需通过具体文本分析能力进行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