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的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贸易规模扩大
进博会推动“展品变商品”,2023年上海进出口总额达2.47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4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贡献显着,2023年新增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8.8%,占上海进出口总额60%、工业产值40%、税收三分之一、GDP四分之一、就业五分之一。
投资布局优化
上海国资国企利用进博会溢出效应,在创新生态、跨境服务、绿色低碳等领域促成30余个合资合作项目“落沪”,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
高端消费需求释放
进博会引入3496家参展商,展示近3000项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涵盖医疗科技、绿色产品等,推动国内消费市场升级。例如,法国的奶酪、水果等特色产品通过进博会进入中国市场,助力相关国家产业升级。
新兴消费场景拓展
通过“6+365”平台,进博会展品逐渐转化为日常商品销售,2023年上海虹桥商务区货物进出口总额达759.34亿元,同比增长27.9%,签约项目1540亿元,同比增长54%。
产业升级加速
进博会促进中国与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例如,医疗科技企业通过展会将创新产品从展台走向临床应用,加速了产业升级。
开放型经济深化
进博会持续放大“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效应,2024年全国溢出效应评分达72分,上海67.86分,核心承载区虹桥商务区达89.04分,再创历史新高。通过“进博会走进地方”等活动,溢出效应延伸至中西部地区,如湖北签约项目320亿元。
国际交流平台
进博会吸引129个国家和地区参展,超90%为“回头客”,成为全球企业展示技术、拓展市场的平台,促进文化与商业的双向交流。
规则创新与互鉴
通过七届连续举办,进博会推动建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形成“中国速度”与市场潜力的双重优势,吸引更多国际规则对接。
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已形成“贸易投资促消费、产业升级强动力、开放合作扩格局”的多维生态,不仅推动中国成为全球贸易枢纽,也为全球产业链重构和经济复苏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