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普 什么叫等级级差法

什么叫等级级差法

发布时间:2025-05-01 23:13:33

等级级差法是高考招生中的一种专业录取排序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将考生的选测科目等级转换为等级级差分,并将其加到考生总分上进行排序,从而实现“分数+等级”的综合评价。具体说明如下:

一、基本定义

等级划分 :将考生的选测科目成绩按等级划分,通常采用A+、A、B+、B、C+等标准等级。

级差分计算 :不同等级对应不同分值,例如:

A+:+6分

A:+3分

B+:+1分

B:0分

C+:-1分(部分院校可能采用负分)

综合排序 :在考生原始高考总分基础上,加上对应的等级级差分,形成“专业排序分”,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

二、应用示例

假设考生小明的选测科目等级为2A+(即2个A+),原始高考总分为358分:

2A+对应的级差分为:2 × 6 = 12分

小明的专业排序分为:358分 + 12分 = 370分

三、实际意义

优势体现 :选测科目等级高的考生可获得额外加分,提升总分排名,增加被优质专业录取的机会。

录取保障 :部分院校通过等级级差法确保考生具备基本学科能力,避免因单科成绩波动影响录取。

四、注意事项

不同高校的级差分标准可能不同,例如药科大学对双A+考生加3分,单A+加2分;

等级级差法仅适用于参与选测科目的专业录取,最终仍需满足专业具体要求。

通过这种机制,等级级差法既体现了考生在选测科目上的综合表现,又兼顾了高校对学科能力的选拔需求。

温馨提示:
本文【什么叫等级级差法】由作者 山东有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载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有货号 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有货号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