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在古代中国主要由 礼部 掌管,具体分析如下:
礼部主管全国科举考试
自唐代玄宗开元年间(736年)起,科举考试由礼部负责,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礼部下设贡院,具体负责考试组织、阅卷和放榜等环节。
前期管理职责
唐初(618-736年)时,科举考试由尚书省的 吏部考功员外郎 主持。这一阶段考试内容侧重儒家经典,考试等级分为县级、省级和全国级。
唐玄宗改革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因郎官地位较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考试,后逐步形成以礼部为核心的科举体系。
宋代及以后 :科举考试频率调整为每1-3年一次,仍由礼部主导,但地方考试(如乡试)仍由各省自行组织。
考试层级 :科举分为 乡试 (地方)、 省试 (中央)和 殿试 (皇帝亲自主持)三个层级。
影响 :礼部通过科举选拔人才,对古代政治、教育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视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综上,科举考试自唐代起主要由礼部掌管,其职责和管理体系在后续朝代中不断演变,但核心职能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