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武举考试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综合了武艺技能与军事理论:
马射(骑射)
考生需在马上完成射程约16米的射程,要求中三箭为优,中两箭为良,仅中一箭为合格。
步射
在30米外进行射程测试,五箭中四箭为优,中两箭为良,仅中一箭为合格。
长枪术(马枪)
在奔跑中用长枪刺中固定目标,要求连续刺中三版或四版为上,二版为次上。
负重与技勇
包括背负50斤米袋行进、开硬弓、舞刀、掇石等,考察力量与技巧。
兵书策论 :需熟读《孙子兵法》《吴子》等经典,具备军事策略分析能力,并通过策问考试。
策对 :部分年份增设,要求考生对“武经七书”有深入理解。
身体条件 :需符合“躯干雄伟、应对详明”的统兵形象要求,身高六尺以上、年龄四十岁以下。
考试流程 :包含骑射/步射、长枪术、负重等实考项目,以及策论或兵书默写等理论考核。
宋代通过增加策论等文化科目,降低对家境的依赖,但同时限制了武艺高强者的仕途发展,形成“重文轻武”的倾向。这一制度在北宋灭亡后逐渐被废除,武人选拔回归到更注重实战能力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