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针灸绪论主要考察中医基础理论、经络穴位理论及针灸学基本内容,具体涵盖以下方面: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五行学说解释事物间的关联。需理解阴阳平衡在针灸治疗中的重要性。
脏腑经络学说
经络系统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如督脉、任脉)的分布、功能及与脏腑的关系。
穴位定位 :常用穴位的位置记忆方法(如“定位歌诀”)及特殊穴位(如太渊穴)的多重功能。
气血津液理论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津液是气血运行的物质基础。需掌握气血生成、运行及津液代谢的机制。
针灸学分类
包括针刺、艾灸、电针等不同疗法,以及针法(如补泻手法)和灸法(如悬灸、隔姜灸)的操作规范。
针灸治疗原则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制定治疗方案,强调辨证论治,结合病症选择合适穴位和疗法。
经络穴位核心内容
各经络的走向、分布及与脏腑的对应关系。
常用穴位的定位(如手三里、足三里)及功效(如合谷治疗头痛)。
特殊穴位的归经、定位及临床应用(如迎香穴治疗鼻渊)。
针灸方剂与效验穴
主穴记忆方法(如歌诀)及病症对应效验穴(如四白穴治疗牙痛)。
方剂学基础:常用针灸方剂的组成、适应症及配伍原则。
理解为主,记忆为辅 :通过阴阳五行、经络图谱理解理论,结合歌诀和案例记忆穴位。
结合临床 :关注病症与穴位的对应关系,如胆道蛔虫症用迎香穴。
多做总结 :归纳易混淆内容(如平脐穴相关穴位)。
笔试 :专业综合(中医基础理论、针灸学等)或基础医学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等)。
实践技能 :部分院校可能包含针灸操作考核。
建议以《针灸学》教材为核心,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并通过历年真题巩固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