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学模式是指中国政法大学为培养国际化法律人才而设立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
自2013年起设立,每年招生约50人,由国际法学院负责培养,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核心项目。
课程体系优化
以国际法学、外国法学、比较法学为核心模块,结合案例教学、实务训练和研讨活动,形成“1+1>2”的联合育人模式。例如:
国际法学与外国法学 :系统学习国际条约、国际商法等课程;
比较法学 :通过对比不同法系,培养跨文化法律思维;
实务与研讨 :强化涉外诉讼、仲裁等实务操作能力。
国际化师资队伍
引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部分教师具有国际仲裁、跨国诉讼等实战经验。
联合培养机制
与政府部门、企业、律师事务所等成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联盟”,联合开展“法学+英语联合学士学位项目”,探索“1+1>2”的联合育人模式。
培养方向 :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全球化法律人才,具备外语和法学双精通能力;
核心能力 :掌握国际规则、跨文化沟通能力,适应国际仲裁、跨境投资等领域的需求。
学生通过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模拟法庭、涉外实务项目等,提升竞争力。毕业后可从事涉外诉讼、仲裁、国际商事法律事务等工作。
该模式通过课程创新、师资优化和联合培养机制,为中国涉外法治领域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