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收入和利得的区别与联系,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收入
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例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款项。
利得
企业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例如处置固定资产的净收益、政府补助、债务重组利得等。
活动性质
收入来自日常经营活动(如销售、生产);
利得来自非日常活动(如资产处置、政府补助)。
会计处理
收入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利得分为两类:
计入营业外收入(如处置固定资产收益);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可持续性
收入具有经常性,与日常业务直接相关;
利得通常为偶发性、非持续性的收益。
共同点
两者均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
利润关系
利润=收入-费用。收入是利润的“源头”,费用是利润的“消耗”,二者共同构成企业经营成果的衡量指标。
计入营业外收入的利得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净收益;
政府补助、罚款收入;
债务重组利得。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的收益。
收入与利得是会计核算中两个核心概念,其核心区别在于活动性质与会计处理方式。理解这一区分对于准确编制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