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性活跃指标是技术分析中用于衡量股票市场活跃程度的重要工具,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基础成交量
反映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活跃度,成交量放大(如日均成交量显着高于历史平均水平)通常意味着市场关注度高,可能伴随价格波动。
成交量变化率
通过计算相邻时间段的成交量变化百分比,判断市场动能的转换。例如,连续多日放量可能预示趋势加速。
成交量与价格关系
结合均线指标(如MACD、RSI)分析,当价格突破关键均线且伴随放量时,活跃度显着提升。
日换手率
计算公式:$(当日成交量 / 总流通股本) times 100%$。通常3%-10%为理想区间,高于10%可能伴随投机风险。
换手率趋势
观察短期(如5日)换手率的变化,持续上升表明市场分歧扩大,活跃度提升。
历史波动率
通过计算过去一段时间内的最高价与最低价差,反映价格波动幅度。高波动率(如2%-5%)通常与活跃市场相关。
布林带(BOLLINGER Bands)
由均线上下两条线组成,当价格触及上下轨时可能触发反转信号,此时活跃度较高。
相对强弱指数(RSI)
超过70可能预示超买,低于30可能触发超卖,结合成交量可判断活跃度。
MACD(快速移动平均线与慢速移动平均线)
交叉信号(如金叉)可预示趋势变化,伴随放量则活跃度增强。
随机指标(KDJ)
通过最高价、最低价与收盘价计算,判断超买超卖区域,与成交量结合使用更准确。
上涨/下跌股票数量比
若上涨股票数量占比高且伴随放量,说明市场整体活跃。
综合运用成交量、换手率、波动率等核心指标,可有效判断股性活跃度。例如,高成交量配合高换手率通常意味着强活跃市场,而价格在均线上方伴随放量突破则增强趋势确认信号。需注意,单一指标可能存在局限性,建议结合多维度分析以提高判断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