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某留学生与留学中介签订服务合同,约定中介协助办理留学申请,但中介未按约定完成服务且拒绝退款。留学生遂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赔偿损失。
仲裁结果 :仲裁庭审理后认定中介存在违约行为,依据合同约定作出裁决,要求中介继续履行服务或赔偿损失,并支持留学生的部分退款请求。
明确仲裁协议
合同中需明确约定仲裁机构、仲裁事项及适用法律,这是启动仲裁程序的基础。
若合同未约定仲裁条款,当事人需补充协议,否则仲裁机构不予受理。
提交仲裁申请
申请人需向约定的仲裁机构提交仲裁申请书、合同文本、支付凭证等证据材料。
仲裁机构在5-10个工作日内审查申请,决定是否受理。
仲裁机构受理与通知
受理后,仲裁机构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及仲裁规则。
开庭审理
双方在仲裁庭上陈述事实、提供证据,并进行辩论。仲裁庭依据合同条款和法律规定作出裁决。
裁决执行
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双方需履行。若一方不履行,另一方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条款的效力 :仲裁条款需符合《仲裁法》规定,且不得排除仲裁协议的有效性。
证据收集 :需收集合同、沟通记录、付款凭证等关键证据,以支持仲裁请求。
时效性 :仲裁申请需在纠纷发生后的2年内提出,超过时效可能影响仲裁结果。
通过以上流程,留学纠纷可通过仲裁高效解决,建议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仲裁条款以降低争议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