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制的措施可分为以下几类,综合了不同国家的实践和理论框架:
出口外汇管制
出口商需按官方汇率将外汇收入结售给指定银行,需提交出口许可证、信用证等文件。
非贸易外汇管制
结售汇要求 :个人或单位必须将非贸易外汇收支按官方汇率卖给指定银行。
激励措施 :部分国家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允许居民将劳务收入或携入款项存入外汇账户并免征利息所得税。
进口外汇管制
进口商需获得外汇管理局批准,按官方汇率购买外汇,部分国家将批汇与进口许可证合并办理。
非贸易外汇支出管制
类似于收入管制,需按官方汇率通过指定银行办理。
资本输入管制
限制措施 :对非居民存款征收高额准备金、不付利息、限制购买国内有价证券等。
自由化政策 :部分国家在特定时期(如资本逆差严重时)会临时调整政策,如印度尼西亚曾要求自然资源出口商将外汇留存一年。
资本输出管制
限制措施 :规定银行对外贷款额度、限制企业对外投资、证券投资等。
复汇率制
实行多种汇率调节外汇供求,部分国家通过复汇率制平衡市场。
外汇储备要求
强制性外汇储备制度,建立资本流动监管机制,维护金融稳定。
直接管制
政府直接规定外汇买卖主体、价格和数量,如统一汇率、限制交易规模。
间接管制
通过调整利率、控制通胀等经济手段影响外汇市场,如印度的财政政策调整。
外汇账户管理
对个人和企业外汇账户实行分类管理,居民账户受限,非居民账户相对宽松。
用途与合规审查
个人结汇需提供资金用途证明,企业跨境交易需提交贸易合同、发票等材料。
贵金属管制 :禁止或限制个人和企业携带、邮寄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出境,对现钞输入实行登记制度。
外汇管制措施因国家经济政策、国际环境而异,主要目标包括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防范金融风险等。例如,中国实行部分型外汇管制,对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有限制;印度尼西亚则通过外汇留存政策强化经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