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企混改近年来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涵盖上市、员工持股、战略重组等领域。以下是主要进展和典型案例:
浦发银行
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浦发银行通过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资本结构,提升服务能力。
申能股份
控制上海三分之一天然气供应,通过混改增强能源项目运营能力,成为能源行业标杆。
兰生股份
全球最大的文教体育用品进出口企业,混改后进一步拓展国际贸易和商业地产领域。
新世界集团
国内商业零售领域先行者,混改后持续优化百货、物业等业务布局。
华谊集团
2016年将旗下三爱富20%股权转让给央企,注入奥威亚等资产,转型文化教育领域。
上海电气
计划通过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推动能源、工业装备等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上实集团、上港集团
参与多组混改试点,探索员工持股计划和战略投资者合作模式。
东方明珠集团
通过混改引入战略投资者,强化文化娱乐和新媒体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
上海建工集团
承接“低空经济通行证”,在无人机物流领域布局,推动基建与新兴技术融合。
绿地集团
参与城市更新项目,通过混改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光明乳业 :通过混改优化乳制品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
隧道股份 :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公私合营(PPP)模式。
2025年上海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聚焦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竞争类企业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试点员工持股覆盖10-15户,目标将混合所有制经济占比提高到30%左右。未来将继续优化国资布局,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以上信息综合了不同时期的政策文件、企业案例及政府工作报告,涵盖上海国企混改的主要路径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