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族亲情的诗句,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综合了不同时期、题材的经典作品:
一、父母之恩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母亲为喻,表达对母爱的无尽感激,被后世广为传诵。
《别老母》——黄景仁
“携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通过临别场景,展现母子深情,情感真挚动人。
《岁暮到家》——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描绘母亲对游子的牵挂与思念,体现传统孝道文化。
二、手足之情
《木兰辞》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通过家庭团聚场景,展现兄弟姐妹间的深厚情谊。
《送兄》——七岁女(佚名)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以儿童视角表达对兄长的不舍,情感纯真质朴。
三、亲情与乡愁
《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通过故居景物引发对往事的追忆,蕴含乡愁情怀。
《江楼感怀》——赵瑕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虽然原诗为思乡之作,但明月意象常被引申为亲情纽带。
四、亲情劝诫
《劝孝歌》(两首)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以对联形式强调孝道的重要性,流传于民间。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家族亲情的多元内涵,既有对长辈的感恩与愧疚,也有兄弟姐妹间的牵挂与互助,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亲情”主题的丰富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