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考试体系中,不同层级的考试第一名有专门的称谓,具体如下:
乡试(秋闱)
第一名 :解元
特点 :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为“举人”,是进入仕途的起点。
会试(春闱)
第一名 :会元
特点 :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为“贡士”,前三名分别赐“一甲”“二甲”“三甲”称号。
殿试
第一名 :状元(鼎元)
特点 :由皇帝亲自主持,决定贡士的最终排名,一甲三人分别授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等称号。
补充说明
童试 (县试、府试、院试)是科举的入门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或“秀才”,但无排名称谓。- 殿试成绩分为一甲(3人)、二甲、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以上称谓体现了清代科举制度的层级性和规范性,通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国家栋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