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估值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各有侧重且适用于不同场景:
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并将其折现至现值来评估企业价值,核心在于现金流的预测和贴现率的选择。
贴现现金流量法(DCF)
将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按贴现率折现至基准年,公式为:
$$企业价值 = sum_{t=0}^{n} frac{CF_t}{(1 + r)^t}$$
其中,$CF_t$为第t期的自由现金流,$r$为贴现率,$n$为预测期数。
内部收益率法(IRR)
通过计算使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公式为:
$$0 = sum_{t=0}^{n} frac{CF_t}{(1 + IRR)^t}$$
适用于现金流可预测且持续经营的企业。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计算股权资本成本:
$$r = R_f + beta (R_m - R_f)$$
其中,$R_f$为无风险利率,$beta$为系统风险系数,$R_m$为市场组合收益率。
经济增加值(EVA)
通过调整税后净营业利润(EBIT)计算:
$$EVA = EBIT - text{资本成本} times text{资产总额}$$
强调资本成本与资本使用的关联性。
以目标企业资产的重置成本为基础,扣除各项损耗后确定价值,适用于资产较易评估且市场交易案例较少的行业。
重置成本法
计算资产的重置或再生产成本,扣除实体性损耗、功能性损耗及经济性损耗:
$$企业价值 = sum_{i=1}^{n} frac{C_i}{(1 - text{损耗率})^i}$$
其中,$C_i$为第i项资产的重置成本。
通过比较类似企业的市场交易数据或财务指标,确定目标企业价值,依赖市场有效性。
参考企业比较法
选择与目标企业规模、行业相似的可比企业,采用市盈率(P/E)、市净率(P/B)等指标计算:
$$目标企业价值 = 可比企业价值 times frac{text{目标企业指标}}{text{可比企业指标}}$$
常用预测市盈率而非历史市盈率。
并购案例比较法
参考类似并购案例的成交价格,调整后应用于目标企业:
$$目标企业价值 = frac{text{案例成交价}}{text{案例控制变量}} times text{目标企业控制变量}$$
需注意市场整体有效性对结果的影响。
市盈率法
通过目标企业预测收益与市场平均市盈率计算:
$$企业价值 = frac{text{预测收益}}{text{市盈率}}$$
需排除非经常性项目并选择合适的预测期。
资产基础法 :通过资产负债表调整资产价值(如重置成本法),但需依赖准确的资产估值数据。
混合方法 :结合收益法与市场法,例如用DCF预测未来现金流,再乘以市场倍数。
企业特性 :
高增长企业适合收益法;
资产密集型企业适合成本法;
上市企业适合市场法。
数据可用性 :
长期现金流数据(如DCF)需可靠预测;
市场法依赖公开交易数据。
风险偏好 :
贴现现金流法对未来增长假设严格;
市场法受市场波动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