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需求选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按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工时数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适用于工时易于计量且相对稳定的生产环境。
计算公式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时数 × 制造费用分配率
示例 :总工时500小时,分配率20元/小时,则A产品(300小时)分配6000元。
按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适用于工资水平差异较大的生产环境。
计算公式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的生产工人实际工资额 × 制造费用分配率
示例 :总工资10000元,分配率10元/人,则B产品(20人)分配2000元。
适用于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根据设备运转时间比例分配费用,需完整记录各产品机器工时。
计算公式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的机器工时数 ÷ 总机器工时数 × 总制造费用
示例 :A产品300小时,B产品200小时,总工时500小时,则A产品分配6000元。
适用于原材料消耗差异较大的生产环境,按原材料用量或成本比例分配费用。
计算公式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 ÷ 总消耗量 × 总制造费用
示例 :A产品消耗1000千克原材料,B产品500千克,总消耗1500千克,则A产品分配4000元。
根据产成品实际产量分配费用,产量越大负担的费用越多,适用于产量差异较大的场景。
计算公式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的实际产量 ÷ 总产量 × 总制造费用
示例 :总产量100件,A产品80件,B产品20件,则A产品分配8000元。
年度计划分配率法 :适用于生产环境稳定且计划性强的企业,先计算年度分配率,再按月调整。
直接分配法 :将制造费用直接分配到产品,按实际发生额分配,适用于费用项目较少的情况。
比例分配法 :根据费用项目(如人工、材料)的比例分配。
标准成本法 :按标准成本分配制造费用。
工序成本法 :按生产工序分配费用。
归集 :将车间间接费用(如折旧、水电费、管理人员工资)计入“制造费用”科目。
分配 :月末按选定的方法将制造费用分配至各产品生产成本。
结转 :完工产品成本从“生产成本”转入“库存商品”,销售时再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
选择方法需结合生产特点和管理需求,如工时稳定可选工时比例法,工资差异大可选工资比例法。
机械化程度高的企业宜采用机器工时比例法,而人工密集型企业更适合工时或工资比例法。
定期复核分配方法合理性,避免因费用波动导致成本核算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