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长期有效的因子通常与风险调整后的收益相关。根据多篇权威研究,以下因子在长期投资中表现突出:
红利因子
通过高股息率筛选股票,这类公司通常具有稳定的现金流和良好的盈利能力,能够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历史数据显示,高股息组合长期战胜低股息组合,且波动率因子在高股息股票池中表现优异。
低波因子(波动率)
低波动股票(如大盘蓝筹股)长期表现稳定,其波动率因子多头月均超额收益达0.27%-0.33%。低波动性降低了投资组合的下行风险,同时高股息组合与低波因子呈现正相关。
价值因子(市盈率、市净率)
低估值股票(如市盈率低于10)长期跑赢高估值股票,过去十年价值因子累计收益达100%,且回撤较小。但需注意,高估值股票也可能因高成长性实现估值修复。
质量因子(ROE、ROA)
净资产收益率(ROE)持续高于10%的公司,长期收益显着,年化收益率可达6.23%-15.58%。ROE反映公司利用股东资本创造利润的能力,是评估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规模因子(市值) :小市值股票(如中证500)长期平均收益高于大市值股票,年化收益率达30.52%,但波动较大。
流动性因子 :高流动性股票(如沪深300)表现优于低流动性股票,反之则可能产生负收益。
动量因子 :近期涨幅较大的股票短期内可能延续趋势,但需结合其他因子综合判断。
因子有效性时效性 :部分因子(如价值因子)近年表现弱化,需结合宏观经济和行业周期调整策略。
单一因子局限性 :单一因子(如市值)可能无法完全解释收益,建议构建多因子组合分散风险。
红利+低波组合 :平衡稳定收益与风险,适合长期价值投资者。
动态调整 :定期重新评估因子有效性,结合市场变化调整选股策略。
综上,长期有效因子多为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来源,投资者可根据风险偏好构建多元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