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主要包括以下五类,涵盖祭祀、饮食、娱乐及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
祭月与拜月
中秋节源自上古秋夕祭月习俗,古代通过设香案、摆月饼、西瓜、红枣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月祈福。广东等地保留“拜月娘”“拜月光”传统,女性主导祭祀活动。
赏月与猜灯谜
赏月是中秋核心习俗,源于对月神及自然的敬畏。猜灯谜则常与赏灯结合,灯笼上写谜语,增添节日趣味,多见于公共场所。
吃月饼
月饼象征团圆,最早见于南宋文献,宋代后制作工艺精进,外饰嫦娥奔月等图案。南北各地均有食用习俗,常作为祭品或馈赠亲友。
燃灯与树中秋
明清时期流行燃灯助兴,广东等地有“树中秋”(扎灯笼、塔)习俗,塔内燃烛象征吉祥。江南则制作灯船,形成独特水乡景观。
其他特色活动
猜谜 :中秋夜猜灯谜,寓意智慧与团圆。
观潮 :浙江等地保留古代观潮习俗,与中秋月圆形成自然奇观。
少数民族活动 :如“闹月”“跳月”等,体现地域文化多样性。
总结 :中秋节习俗融合了自然崇拜与人文情感,通过祭月、赏月、吃月饼等核心活动,传递对团圆、丰收的祝福,同时保留了舞龙、猜谜等丰富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