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的起源和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000年启动新课标改革
全国卷高考的雏形始于2000年,广东、山西、吉林、江苏、浙江五省率先试点“3+X”改革,采用全国统一命题。
2007年扩展至更多省份
宁夏、海南、广东、山东四省加入新课标高考,其中宁夏、海南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使用语数英或理综/文综试卷。
2013年全面推行全国卷
全国卷正式实施,最初分为Ⅰ卷和Ⅱ卷,2016年起进一步细分为Ⅰ卷(乙卷)、Ⅱ卷(甲卷)、Ⅲ卷(丙卷),并改称全国乙、甲、丙卷。
2016年调整卷别名称
全国Ⅰ、Ⅱ、Ⅲ卷更名为全国乙、甲、丙卷,小语种(日语/俄语等)高考统一使用全国卷,各省均无自主命题权。
2023年浙江等省份调整
浙江等省份从2023年起由自主命题改为使用全国卷,全国卷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2024年新增省份
山东、海南两省2024年部分科目采用全国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五省市仍保持自主命题权。
考试时间安排
全国卷高考通常在每年6月7日、8日进行,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选考科目。
全国卷高考自2007年宁夏、海南试点开始,逐步推广至全国大部分省份,2023年浙江等省份跟进调整。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统一命题保障教育公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份使用全国卷,但仍有北京、天津、上海等5个省市保持自主命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