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饥饱”的诗句,可综合不同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白居易《卖炭翁》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通过卖炭翁的辛劳与饥饿状态,反映社会底层疾苦。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表达因饥饿引发的身心不适,体现隐士生活的清贫。
杨万里《悯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以反问形式强调粮食珍贵,暗含对饥饿问题的关注。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通过豪放笔触表现战乱后暂时的饱食喜悦。
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饱食缓行新睡觉。”
描绘安逸生活状态下的闲适心境。
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先生食饱无一事。”
体现文人雅士的悠然自得。
范成大《朝中措·身闲身健是生涯》
“饱吃红莲香饭,日日春江水暖。”
通过美食与自然景致,表达知足与闲适。
《杂剧·窦娥冤》
“未得饱食先遭殃。”
展现封建压迫下民众的悲惨境遇。
《杂剧·庞居士误放来生债》
“黄雀终自肥,儿饥向田哭。”
通过动物与人的对比,讽刺社会不公。
《诗经·采薇》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王维《敕赐百官樱桃》 :“饱食浓妆倚柁楼。”
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 :“饱吃惠州饭。”
以上诗句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饥饱对人生、社会的影响,既有个体生存困境的写照,也有时代背景下的集体生存状态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