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时需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流程合规且减少后续纠纷:
提前通知
普通员工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提交《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试用期员工需提前3日通知。 - 协商解除需双方书面同意,单方面通知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
离职证明
要求单位开具离职证明,注明入职时间、岗位、离职原因等,作为新单位入职必备文件。
协议签署
签订《劳动关系终止协议书》,明确离职条件、赔偿金(如有)、保密义务等条款,避免签署空白或补充条款。
社保与公积金转移
确认社保、公积金转移至新单位,建议在离职后15日内办理,避免影响后续参保。
清单化交接
制作工作交接清单,包含项目进度、客户资料、账号密码等,双方签字确认。
物资归还
归还公司提供的电子设备、办公用品等,留存签字记录。
薪资结算
核对未发工资、加班费、奖金、未休年假折算等,明确最后工资发放日期。
个人物品与数据备份
复制重要文件(如方案模板、邮件记录),删除电脑私人文件,卸载个人账号(如微信)。
档案转出
协助单位将职工档案转至新接收单位,确保档案完整。
失业金申领
若符合条件,要求公司开具《解除劳动关系证明》以申领失业金。
避免纠纷
离职后若对薪资、补偿有争议,应通过仲裁或诉讼解决,避免自行主张权利。
谨慎处理人际关系
未经批准不得向同事或公众透露离职意向,避免影响团队稳定。
维护职业声誉
离职后仍需完成手头工作,避免因突然离职影响职业口碑。
法律风险规避
不得以暴力、威胁等手段离职,否则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需承担赔偿责任。
通过以上步骤,可确保离职过程合规,降低后续法律风险,并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