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拥有多个全自动化码头,涵盖不同技术水平和应用场景,以下为主要代表: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
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无人码头,2017年12月正式运营。 - 设计吞吐量630万标箱,2020年达420万TEU,2021年突破570万TEU。 - 采用北斗导航、5G通讯、人工智能等技术,拥有60余项专利。
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三期)
全国产化自动化电控系统,2023年底正式投产。 - 配备12个10万吨级泊位,作业效率达36.2自然箱/小时,多次获国际奖项。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
2021年新增的自动化码头段,设计吞吐量300万TEU,泊位3-4个。
广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
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2022年7月投入运营。 - 年通过能力490万标箱,集成北斗、5G、AI等技术,拥有31项发明专利。
日照石臼港全自动化码头
2021年新增项目,具体规模和技术细节尚未完全公开。
深圳妈湾港全自动化码头
2022年新增项目,定位为超大型集装箱枢纽。
北部湾港钦州港大榄坪南
2021年新增项目,设计吞吐量300万TEU。
北斗导航与5G通讯 :多个码头集成北斗定位和5G网络,实现设备精准控制和实时数据传输。
人工智能与无人驾驶 :青岛港、洋山港等采用AI优化作业流程,天津港实现无人驾驶集装箱搬运。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南沙港采用“海绵港口”设计,提升纳洪能力;青岛港通过自动化减少能源消耗。
中国全自动化码头数量和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未来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预计将涌现更多智能化、绿色化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