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和优势:
核心产业突破
2024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100亿元,涵盖脑机接口、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等主导领域,形成以创新集群为核心的发展格局。
产业链完善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覆盖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相关企业超200家,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等领域,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完整生态链。
政府推动
常州市政府通过建立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中心、科教城科创平台等机构,推动产业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开展技术攻关。
重点项目建设
元石(常州)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中心揭牌,聚焦新能源、机器人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
工业MAAS平台实现制造业设备故障快速诊断,AI数字质检员“工小匠”提升3C电子等行业质检效率。
多元领域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如康复机器人)、教育、智慧交通、新能源等场景,例如康复机器人助力医疗、AI质检员提升生产标准化水平。
传统产业升级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如天合光能智能工厂采用本地机器人实现高效分拣,钱璟康复研发机器人应用于医疗领域。
核心技术短板
部分领域仍需突破基础算法和高端设备,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匹配仍是发展瓶颈。
未来发展方向
常州将继续聚焦新能源、智能电网、工业母机等战略领域,推动大模型建设和垂直领域应用创新,目标成为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创新高地。
综上,常州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但需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力度,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市场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