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四抓”是指在促进就业工作中采取的四个关键措施,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实施。综合多个权威信息来源,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通过政策宣传、补贴发放、创业支持等措施,确保就业政策落地生效。例如:
对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
实施稳岗返还政策,向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
设立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创业项目
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开展专项服务。例如:
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52场,累计引进15861人
开展“一人一档”专项服务,综合就业率92.29%
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指导
通过技能提升和职业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力。例如:
开展电工、焊工、电商等实用技能培训
实施“富脑袋”与“富口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100%推荐就业岗位
建立村级就业服务站,提供“点对点”职业指导
强化就业服务精准性,提升服务效率。例如:
开展“春风行动”“接您回家”等招聘活动,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岗位信息
推行“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对贫困劳动力进行“311服务”
建立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加强社区就业服务交流
不同地区在具体实施中可能有所差异,但核心逻辑一致:通过政策、群体、技能、服务四维度的协同推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例如,元谋县通过“四抓”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100%就业,铜仁市通过“四个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以上措施体现了政府在就业工作中从“治本”到“治标”的系统性思维,既注重政策保障,又强调精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