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是人对人、事、物所持有的评价倾向,其构成成分在心理学中存在不同理论解释,但综合权威资料可归纳为以下核心要素:
认知成分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如人、事、物)所持有的评价性观念,包括对对象的认识、理解、信念、怀疑等认知因素。例如,认为环保行为有益于可持续发展属于认知成分。
情感成分
涉及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情绪体验,如喜欢、厌恶、尊重、蔑视等。例如,对某位公众人物产生敬仰感属于情感成分。
行为倾向成分
表现为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行为准备状态,即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可能采取的行动倾向,如愿意支持、反对或避免某事物。例如,因为喜欢某品牌而倾向于购买其产品。
情绪与信念的差异
情绪是即时的、即时的体验(如开心、愤怒),而信念是长期形成的、稳定的认知结构(如认为努力必然成功)。部分理论将情感与信念合并为情绪-信念成分。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通常会影响行为,但行为也可能反过来影响态度。例如,通过实践体验改变对某事物的看法。
关于态度的核心成分,不同学者观点分歧较大:
认知-情感说 :认为认知和情感是态度的核心,行为倾向是衍生结果;
行为倾向说 :强调行为倾向是态度的核心,认知和情感为行为提供基础。
综上,态度的构成是多维度的,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态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