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早期形式,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和记事。以下是甲骨文中常见的字例及分类说明:
自然现象类
日(太阳)、月(月亮)、水(河流)、火(火焰)、土(土地)
山(山脉)、木(树木)、禾(庄稼)
人体与动物类
人(象形人体)、手(象形手部)、目(眼睛)
虎(猛兽)、鹿(鹿角)、牛(牛角)
生活用品类
皿(容器)、戈(武器)、矛(兵器)
禹(象形水滴)
驱赶意象
驱(由“虎”和“攴”构成,表示用棍棒驱兽)
扫(由“扌”和“帚”构成,表示清扫)
方位与状态类
上(象形屋顶)、下(象形倒置的“土”)
东(象形太阳方位)、西(象形太阳落山)
数量与方向
一(横线)、二(弯曲横线)
十(交叉结构)
抽象概念
正(象形“土”中间加一横,表示平直)
里(象形房屋内部结构)
时间类 :旦(太阳升起的象形)、昏(太阳落山的象形)
方位类 :左、右、北、南
动作类 :走(象形脚步)、跑(象形奔跑)
甲骨文单字数量已达4000余个,但能确认的汉字仅1723个,另有2549个未释读。其文字结构以象形、指事、会意为主,是汉字发展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