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金融资产是指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持有的各类资产,这些资产具有可交易性、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特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银行金融资产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以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包括贷款和应收款项(如个人贷款、企业信贷)、债券投资等,以初始成本减去累计摊销后的金额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持有以获利)、衍生金融工具等,按市场价值波动调整账面价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持有但非交易目的的资产,可随时按市场价出售,如长期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
以固定利率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性资产,如国债、企业债,期间利息计入损益。
流动资产
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如存款、外汇储备)、短期投资、应收款项等,可快速变现。
非流动资产
如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贷款组合等,流动性较低但通常收益较高。
存款 :吸收的活期/定期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等。
贷款 :个人贷款、企业信贷、消费贷款等。
投资 :证券投资(股票、债券)、衍生工具(期货、期权)等。
理财与基金 :代销的理财产品、证券投资基金等。
外汇与衍生品 :外汇储备、利率衍生工具等。
资产支持证券 :以资产池为基础发行的证券化产品。
贵金属资产 :如黄金、外汇储备等。
以上分类体系综合了银行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不同分类标准下资产范围可能有所重叠。例如,贷款既属于按持有目的分类的“贷款和应收款项”,也属于按流动性分类的“非流动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