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状况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或年末)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流动资产
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账款、存货、预付款项、短期投资等,通常在一年内变现或消耗。
非流动资产
包括固定资产(如设备、房产)、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长期股权投资、递延所得税资产等,通常长期存在且流动性较低。
流动负债
包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需在一年内偿还。
非流动负债
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递延税款、长期应付款等,偿还期限超过一年。
股本(或实收资本)
企业依法筹集的资本,包括股东投入的资本。
留存收益
包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属于企业历年经营积累的收益。
其他权益项目
如资本公积(如股本溢价)、少数股东权益等。
会计政策与估计 :说明会计核算所采用的政策和假设。
重要事项 :如重大担保、诉讼仲裁等可能影响财务状况的事项。
财务指标 :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用于分析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等。
资产负债表需遵循会计平衡原则,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是否编制现金流量表(附表)和利润表(附表),共同构成完整财务报告。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确保涵盖资产负债表的核心要素及编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