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初级学习应重点掌握基础理论、核心手法及安全规范,具体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核心概念是理解推拿原理的基础,需系统学习。
儿童生理病理特点
掌握“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特性,结合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知识,提升实操针对性。
基础手法
推法 :直推、旋推、分推(适用于不同穴位)
揉法 :如揉板门、清补肺经(大鱼际、无名指螺纹面)
按法 :拇指按、中指按、掌按(常与揉法组合)
摩法 :腕关节带动前臂环形摩动(频率120次/分钟)
捏法 :捏脊(后背脊柱)
手法要点
力度需适中,频率精准(如摩法120次/分钟),根据年龄、体质调整操作方式。
重点穴位
脾胃经 :补脾经(大拇指螺纹面)、清胃经(大鱼际)
肺经 :清补肺经(无名指螺纹面)
督脉 :捏脊(后背脊柱)
经络理解
熟悉经络走向(如督脉、足三里)与穴位关联,提升治疗逻辑性。
禁忌症 :皮肤感染、骨折、急性传染病等不宜推拿
操作要求 :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按压囟门等敏感部位,确保卫生。
实操训练
通过专业指导练习手法,积累经验,注意力度与频率的细节。
个性化方案
结合中医辩证,为不同体质和症状制定推拿策略。
推荐学习资源 :
《小儿推拿一本通:从入门到精通的捷径》(系统讲解手法与穴位)
《中医儿科基础笔记》(深化儿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