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根据审计范围和层次可细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审计总体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其核心包含:
真实性 :确保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真实、公允地反映其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防止虚假记录;
合法性 :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及合同规定,防范违法、违规行为;
效益性 :审查被审计单位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及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避免资源浪费。
审计具体目标是在总体目标基础上,针对不同审计领域进一步细化的目标,主要分为:
财务报表审计目标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需验证财务报表是否按会计准则编制,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交易与事项目标
发生认定 :确保记录的交易真实存在,防止虚构交易;
完整性认定 :保证所有应记录的交易均已完整记录,避免遗漏;
账户余额目标
核对账户余额的准确性,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确保账实相符;
披露目标
审查财务报表附注及披露信息是否真实、完整,符合会计准则要求。
在特定审计领域(如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可能涉及:
社会性目标 :评价被审计单位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效益性目标 :分析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
审计目标贯穿审计全过程,为:
风险评估 :确定重大错报风险领域;
审计程序设计 :设计针对性测试程序(如抽样、分析程序);
审计报告编制 :形成基于证据的审计意见。
综上,审计目标体系由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构成,既包含合规性要求,也关注经济性、效率性等管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