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虫是指对农业、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有益的动物,主要通过捕食害虫、授粉、分解有机物等方式发挥作用。以下是常见的益虫分类及代表物种:
蜻蜓
以蚊子、苍蝇、蝗虫等害虫为食,通过产卵于水中控制害虫数量,同时可监测水质污染。
螳螂
捕食棉蚜、红铃虫、蝗虫等60多种害虫,是农业害虫的天敌。
青蛙
通过捕食田间害虫(如蝗虫、蚊子)控制害虫密度,蛙鸣声预示丰收。
蜘蛛
陆地捕食性昆虫最丰富的代表,捕食蚊子、飞蛾幼虫等,维持生态平衡。
寄生蜂
如赤眼蜂、黄蜂,将卵产在害虫体内,抑制害虫繁殖。
食蚜蝇
专食蚜虫,可减少农药使用,保护植物生长。
蜜蜂
传粉授粉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如洋葱增产2-20倍),同时采集花蜜制作蜂蜜。
七星瓢虫
长期捕食蚜虫,是农业害虫的天然控制者,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
蚯蚓
改善土壤结构,分解有机物质,促进植物吸收养分。
蜻蜓 (幼虫期):水生捕食者,控制蚊虫数量。
螳螂 :捕食蝗虫、菜青虫等害虫,减少农药污染。
草蛉 :捕食螨类、软体昆虫,调节生态平衡。
益虫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可通过生物防治、人工投放等方式保护。例如,在棉田释放七星瓢虫防治蚜虫,或利用蜻蜓监测水质。保护益虫需减少农药使用,维护生态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