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中的辅音声母共有23个,具体如下:
一、基本声母分类
清辅音 (17个)
b(波)、p(坡)、m(妈)、f(发)、d(得)、t(特)、n(呢)、l(啦)、g(哥)、k(客)、h(哈)、j(家)、q(骑)、x(叉)、zh(知)、ch(吃)、sh(诗)、r(日)、z(资)、c(茶)、s(撒)。
浊辅音 (4个)
m(妈)、n(呢)、l(啦)、r(日)。
零声母 (1个)
y(衣)、w(我)。
二、发音部位与方法
双唇音 :b、p、m(如“波、坡、妈”)。
唇齿音 :f、d、t(如“发、得、特”)。
舌尖前音 :j、q、x(如“家、骑、叉”)。
舌尖中音 :zh、ch、sh(如“知、吃、诗”)。
舌尖后音 :r(如“日”)。
舌根音 :g、k、h(如“哥、客、哈”)。
三、补充说明
送气音 :p、t、k、g、f、d、t、n、l(如“坡、特、客、得”)。
鼻音 :m、n(如“妈、呢”)。
边音 :l(如“啦”)。
注:ng(如“牛奶”)为鼻音,不属于零声母,但发音时舌根后部与软腭接近,形成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