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位和压力位是技术分析中用于描述价格走势中关键阻力的重要概念,以下是具体说明:
定义
支撑位是股价下跌过程中可能遇到支撑而止跌回稳的价位,通常由买方力量主导形成。
形成原因
当股价下跌至某一位置时,因买方承接盘增加或空方抛压减弱,价格停止下跌甚至反弹,形成支撑线。
常见判断方法
均线 :股价在均线上方运行时,均线对价格产生支撑作用;反之则形成压力。
历史高低点 :前期高点可能成为后续压力位,前期低点可能转化为支撑位。
趋势线 :连接价格波动的低点或高点,形成趋势线,可视为短期支撑或压力。
布林带 :中轨和下轨之间区域通常起支撑作用,上轨和下轨则形成压力。
定义
压力位是股价上升过程中可能遇到阻碍而停止上涨的价位,通常由卖方力量主导形成。
形成原因
当股价上涨至某一位置时,因获利盘抛售或套牢盘压力增加,价格停止上涨甚至回调,形成阻力线。
常见判断方法
均线 :股价在均线下方运行时,均线对价格形成压力;反之则产生支撑。
历史高低点 :前期高点可能成为后续压力位,前期低点可能转化为支撑位。
趋势线 :连接价格波动的高点或低点,形成趋势线,可视为短期压力或支撑。
布林带 :中轨和上轨之间区域通常起压力作用,中轨和下轨则形成支撑。
动态性
支撑位和压力位并非固定不变,会随着市场供需变化而移动。例如,突破后的价格可能形成新的支撑或压力。
转换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支撑位可能转化为压力位,反之亦然。例如,股价突破关键支撑位后可能继续上涨并形成新的压力位。
辅助工具
结合成交量观察:突破压力位伴随放量更可能持续有效,跌破支撑位伴随缩量则需警惕进一步下跌。
通过以上方法,投资者可以更有效地识别价格关键区域,辅助制定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