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四增四减”的具体内容,综合不同地区的实践案例,可归纳为以下要点: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与群众满意度。具体包括:
学校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学位供给与班级规模优化
教育资源布局均衡化
家校共育与评价体系完善
增加学校数量与优质学校比例
新建学校消除教育资源布局盲点(如北京路中学、天津路中学等)
扩建老校以增加学位供给(如市人民小学扩建项目)
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新建和改扩建学校满足新增入学需求
优化班级规模与作业设计
减少班级规模(如小学班额从25人降至18-20人)
优化作业设计,将作业管理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化解作业负担过重问题
调整校额与学区房政策
减少校额总量,推动教育资源向优质学校倾斜
通过民转公、小区配建等方式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如柳林幼儿园百强园区建设)
优化学区房分配机制,缓解家长对学区房的过度依赖
强化家校共育与评价改革
建立健全家校沟通机制,提升家长教育参与度
推行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综合素质发展
福田区 :4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0万座,通过全国优质均衡发展区核查
开州区 :通过“四增四减”缓解作业压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茅箭区 :新增5所中学、3240个学位,公办幼儿占比提升至80%以上
以上措施通过“增资源、减负担、优结构、强管理”形成协同效应,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