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普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5-05-02 19:11:55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化的别称。综合权威资料,其别称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核心文化内涵类

端阳节 :因仲夏登高习俗得名,五月初五的第一个午日阳光明媚,故称。

重午节 :农历五月为午月,五与午同音,故称“重五节”或“重午节”。

龙舟节 :源于古越族祭龙祖活动,后发展为龙舟竞渡的民俗,现成为国际性赛事。

二、时间节点类

端五节/重五节 :因五月初五“五”字重复得名。

当五汛 :上海奉贤等地特有称呼,指农历五月初五的汛期。

三、自然现象类

天中节 :五行学说中,五月居中,故称。

夏节 :因仲夏时节举行,故得名。

四、民俗活动类

菖蒲节/艾节 :因挂菖蒲、佩艾草驱邪避灾习俗。

浴兰节 :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划船打捞遗体时用兰草驱恶,后演变为节日。

五、特殊纪念类

屈原日 :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

诗人节 :部分城市将端午节设为文化节日,以弘扬诗词文化。

补充说明

端午粽/角黍 :粽子是端午节标志性食物,别称源于其包裹形态和祭祀用途。

女儿节 :浙江部分地区将端午节与女儿节结合,体现家庭团聚的文化内涵。

这些别称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端午节的多元文化特征,既有自然节气属性,又蕴含民俗活动与精神象征。了解这些别称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温馨提示:
本文【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由作者 山东有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载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有货号 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有货号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