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检测的科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涵盖材料分析、性能评估、工艺检测及无损探伤等方向:
化学成分分析
常规元素(如碳、硅、锰、铬、镍等)
稀有元素(如镧、铈、钕等)
贵金属元素(如金、银、铂等)
分析方法包括ICP-OES、光谱仪、化学分析等
元素测试与配比分析
通过光谱仪检测元素含量,评估材料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物理性能测试
拉伸、弯曲、冲击、压缩等力学性能
硬度测试(布氏、维氏、洛氏等)
热学性能(熔融指数、热变形温度等)
化学性能与腐蚀测试
元素分析(碳、硫、铬等)
盐雾试验、大气腐蚀测试等
金相分析
显微组织(铁素体、奥氏体等)
焊缝破坏试验、镀层厚度检测
尺寸与形位公差
圆度、粗糙度、平行度等机械尺寸测量
无损检测
超声波检测(UT)、X射线荧光(XRF)、磁粉检测(MT)
渗透检测(PT)、涡流探伤(ET)
工艺评定与可靠性测试
振动测试、跌落试验、使用寿命评估
阻燃性能 (UL 94标准)
环境模拟试验 (高温、腐蚀环境)
耐候性测试 (紫外线、盐雾等)
以上检测科目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例如金属安检门主要检测自由态金属(如铁、铝等),而机械零件检测则侧重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检测标准通常依据国际规范(如ISO、GB/T)或行业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