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统计数据是反映就业状况和工资水平的重要信息,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核心制度进行统计:
调查范围与对象
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2800多个县(市、区)的城乡2万多个社区(村),每年进行2次全国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16岁及以上人口。
调查内容
基本情况:就业人数、失业率、就业结构(如行业、岗位分布);
就业质量:工作时长、加班时长、职业满意度等;
求职意愿:失业人员再就业倾向、技能需求等。
数据发布
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实时录入数据,经国家统计局审核后,每月发布全国及分省就业失业统计公报。
调查对象与范围
以企业、事业、机关、民间非营利组织等为单位,覆盖城镇非私营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统计工资水平、就业人数等。
核心指标
分行业统计 :各行业就业人数、平均工资、工时等;
分岗位统计 :不同岗位的薪资差异;
地区差异 :东部、中部、西部等区域的工资水平对比。
数据应用
为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税收政策及经济调控提供依据。
其他数据来源 :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也会提供部分就业信息。
统计时效 :劳动力调查月度发布,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发布。
以上数据通过科学抽样和严格审核,确保权威性和时效性,为政府决策、企业用工及个人就业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