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习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核心食品,象征团圆与丰收。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蛋黄等馅料,浙江嘉兴粽子尤为着名。粽子的形状多为三角形,寓意对屈原的敬重。
雄黄酒
部分地区饮用雄黄酒驱邪避疫,尤其儿童额头或手臂会涂抹雄黄,兼具消毒杀菌作用。
赛龙舟
起源于纪念屈原,现发展为国际赛事。龙舟赛象征团队协作,划桨动作可锻炼身体。龙舟多装饰龙纹,体现对龙文化的尊崇。
挂艾草与菖蒲
门上悬挂艾草、菖蒲驱邪避疫,南方视为驱邪吉日,北方则用于避恶。艾草药性最强,兼具驱病、防蚊功能。
采草药水
端午采草药煮水沐浴,认为此时草药药性最强,可治疗皮肤病、祛邪气。
拜神祭祖
重要祭祖节日,通过祭祀祈求祖先庇佑,传承孝道文化。
佩香囊
内装中草药,具有驱虫、避瘟功效,常系于腰间或挂于门上。
挂荷包与五色丝线
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寓意驱邪;荷包则装驱邪小物。
端午担
未婚男子用米箩筐挑礼品至女方家,表达祝福。
午时水与符咒
午时取水饮用或洗眼祈求健康,或写符咒贴门避邪。
这些习俗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庭、自然的敬畏,如通过饮食表达对祖先的追思,通过活动驱散疫病祈求平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还蕴含着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