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灯具主要有以下两类名称和特点:
青铜灯具
以青铜为材质,是战国时期主流的灯具类型,主要用于贵族日常使用。例如:
错金纹灯 :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错金纹铜灯,以夔龙纹、云纹等纹饰装饰,工艺精湛。
人形铜灯 :山东出土的造型为一男子双手擎灯的器物,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
陶器灯具
多为平民或下层人士使用,与日常陶豆有相似形态,但已具备实用与装饰功能。例如:
陶豆 :战国早期灯具雏形,后发展为更复杂的器形。
玉器灯具
稀缺且工艺复杂,现存仅一件(战国玉勾连云纹灯),属传世珍品。
鼎形铜行灯 :甘肃敦煌出土,可折叠设计,兼具照明与便携性,是战国时期工艺创新的代表。
银首人俑铜灯 :河北中山成公墓出土,以银制龙头、人形造型和九条螭蛇装饰,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
错金纹灯 :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以错金工艺装饰夔龙纹,工艺水平极高。
功能与艺术的结合 :战国灯具不仅用于照明,还成为艺术品,如人形灯、动物造型灯等。
社会阶层的体现 :青铜灯多为贵族使用,陶器灯普及于平民,玉器灯则属顶级礼器。
综上,战国时期的灯具以青铜器为主流,同时包含陶器、玉器等材质,既有实用功能,又兼具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工艺水平和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