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的会计科目设置需结合农业行业特性和养殖业务需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生产性生物资产
核算用于生产饲料或直接用于养殖的动植物,如牛、羊、猪等,分为“未成熟”(如犊牛、育成牛)和“成熟”(如产母牛、种公牛)两个二级科目。
消耗性生物资产
核算自行栽培的饲料作物(如玉米、小麦)在收获前发生的种子费、农药费等费用。
农产品
核算收获后直接对外出售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
原材料
核算收获后直接作为饲料的农作物(如秸秆)。
生产成本
核算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直接材料(如黄豆、玉米)和间接费用(如设备折旧、人工费)。
制造费用
包括饲料加工设备的折旧、水电费、劳保费等间接成本。
固定资产
核算养殖设备、房屋建筑物等长期资产。
应付账款
记录购买饲料、设备等应付款项。
应收账款
核算销售产品后应收未收款项。
主营业务收入
记录养殖产品销售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包括饲料成本、人工成本、税费等。
其他收益/费用
涵盖汇兑收益、罚款支出等杂项。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核算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费用。
消耗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 :应对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下降计提准备。
饲料库存商品 :核算已完成加工但未销售的饲料。
资产类├── 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成熟)
├── 消耗性生物资产
├── 农产品
├── 原材料
├── 固定资产
├── 应付账款
├── 应收账款
成本类
├── 生产成本
├── 制造费用
损益类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其他收益/费用
负债类
├── 应付账款
养殖业会计科目需结合企业规模和业务模式调整,小型企业可简化科目设置;
部分科目需根据会计准则规范核算,如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方法需符合规定。
以上科目设置参考了财政部会计科目体系,并结合畜牧业特点进行了调整,具体应用时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