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设立后,通过一系列政策和发展规划,不同群体从中受益,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人才引进与安居保障
设立积分落户政策,非本地户籍人员可通过积分获得落户资格,涵盖就业、教育、医疗等多方面优惠。例如,优秀高校毕业生可获生活补贴并入住“人才驿站”,已有2400多人受益。
推出“雄才卡”,整合教育、医疗、住房等资源,吸引1.3万名高层次人才,涵盖创业支持、社保补贴等。
就业帮扶与创业支持
针对城镇“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等7类就业困难群体,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帮扶及公益性岗位安置。
实施“百名优秀创业新星培养计划”,每年培养100名以上创业者,支持二次创业和就业带动。
教育医疗资源优化
北京优质学校(如北京四中、协和医院等)在雄安设立分校,降低入学门槛,解决被疏解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北大人民医院、宣武医院等医疗机构在雄安设立院区,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
基础设施与产业升级
中关村发展集团等企业参与“千企雄安行”活动,推动创业资源对接,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长城汽车等企业因新区建设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并吸引高端人才,促进产业升级。
房地产与基建企业
新区建设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相关企业将直接受益于工程需求。
自然环境改善群体 :新区规划注重生态保护,空气质量优于北京部分区域,长期居住环境质量提升。
疏解人员 :通过教育、医疗资源配套,部分疏解人员的生活压力得到缓解。
雄安新区的政策覆盖面广,既注重吸引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也关注民生保障和弱势群体。通过产业引导、资源整合与公共服务提升,形成多层次的受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