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股票财务数据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指标:
资产负债表
关注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等基础指标,评估公司财务稳定性。
通过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判断偿债能力,理想值通常为40%-60%。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收/应收账款)反映回款效率,越高越好。
利润表
分析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等指标,评估盈利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
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可反映经营趋势,环比增长则显示短期盈利能力。
毛利率(毛利/营收)体现产品定价能力,持续上升说明竞争力强。
现金流量表
通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分析公司资金运作状况。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且持续增长,说明主营业务稳健。
盈利能力指标
每股收益(EPS):反映股东收益,逐年增长代表盈利能力强。
净资产收益率(ROE):理想值应大于20%,低于10%需谨慎。
利润率:包括毛利率、净利率等,越高说明盈利效率越高。
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需大于1,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排除存货波动后的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控制在60%以下较为安全。
营运能力指标
存货周转率(营收/存货):越高表明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赊账管理效率。
将公司财务数据与同行业标杆对比,观察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结合行业周期分析,例如制造业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毛利率的影响。
会计政策一致性 :不同报告期数据需通过会计政策调整后对比分析。
非财务信息补充 :关注公司业务模式、市场竞争环境、管理层能力等非量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