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两市的指标体系较为完善,涵盖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及市场统计等多个维度。以下为常见分类及代表性指标的梳理:
成交量指标(VOL)
反映市场活跃度,成交量放大通常预示价格变动。
MACD指标
通过短期(12天)与长期(26天)指数移动平均线差值计算,线上穿DIF线为买入信号。
RSI指标
相对强弱指标,RSI低于30提示超卖,高于70提示超买。
布林带(BOLL)
由20日移动平均线上下两条线组成,上轨突破下轨可能预示上涨。
KDJ指标
通过K值(RSV)、J值计算,K上穿D为买入信号。
市盈率(PE)与市净率(PB)
市盈率反映股价相对收益,市净率体现资产价值。
两市估值六大指标
包括泡沫指标、市净率、市盈率、结算净额、新进投资者数、融资余额等。
沪深300指数
覆盖沪深两市300只大市值股票,反映市场整体走势,是重要的风向标。
上证50指数
仅包含沪市市值最大的50只股票,代表大盘股整体表现。
日均成交金额排名
通过剔除流动性差、财务异常等股票后,按日均成交金额排序,反映市场热点。
MACD信号线交叉 :DIF线上穿DEA为买入,下穿为卖出。
RSI超买超卖区 :RSI低于30超卖,高于70超买。
BOLL通道收窄 :预示价格突破可能。
样本股选择 :剔除上市不足1年、财务异常等股票,按日均成交金额和总市值排名后选取前300名。
调整频率 :每半年调整一次,比例不超过10%,新样本优先进入,老样本优先保留。
以上指标需结合使用,例如:
用MACD和RSI判断短期买卖点;
用沪深300指数与行业指数对比分析板块轮动;
用成交量验证趋势可靠性。
建议投资者根据投资策略选择合适指标,并关注指标的动态变化与市场环境适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