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种有色金属的界定,不同来源存在一定差异,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我国将十种有色金属定义为:
铝(Al)
镁(Mg)
铜(Cu)
铅(Pb)
锌(Zn)
镍(Ni)
锡(Sn)
锑(Sb)
汞(Hg)
钼(Mo)
补充说明 :我国将国外的镁替换为钼,可能基于资源分布、工业需求或统计口径的调整。
部分国际资料将十种有色金属定义为:
铝、镁、铜、铅、锌、镍、锡、锑、汞、钛(Ti)
差异说明 :钛(Ti)的包含与否取决于分类标准,我国未将其列入,而国际资料可能基于更广义的有色金属定义。
按密度分
轻金属(密度<4.5g/cm³):铝、镁、钾、钠等
重金属(密度≥4.5g/cm³):铜、铅、锌、镍等
贵金属(稀有且贵重):金、银、铂族元素
按工业应用分
包括稀有金属(钛、钨、钼)、贵金属、半金属(硅、硒)等
金属 | 密度(g/cm³) | 主要应用领域 |
---|---|---|
铝 | 2.7 | 轻量化材料、包装、建筑 |
镁 | 1.7 | 轻质合金、航空航天 |
铜 | 8.9 | 电气设备、管道传输 |
锌 | 6.5 | 镀层防护、电池制造 |
镍 | 8.9 | 不锈钢、化工设备 |
锡 | 7.3 | 热传导材料、合金 |
铬 | 5.2 | 机械零件、耐腐蚀材料 |
钛 | 4.5 | 航空航天、医疗设备 |
汞 | 13.6 | 热电材料、特殊合金 |
十种有色金属的界定需结合具体分类标准,中国采用“中国十种有色金属”体系,而国际通用体系可能因定义差异而不同。实际应用中,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等分类方法更侧重物理和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