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理论是财务学领域的核心知识体系,涵盖资产、负债、权益、现金流、投资、资本结构等多方面。以下是主要财务理论的分类及核心内容:
资产理论
研究企业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强调资产使用效率与风险管理。
负债理论
探讨企业负债管理(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分析负债对资金成本、财务风险及资本结构优化的影响。
所有者权益理论
关注股东权益(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强调保护股东利益与吸引投资的关系。
利润理论
研究企业收入、成本、费用与利润的关系,为经营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资本结构理论
探讨债务与股权组合的优化,包括MM定理(无税/有税环境)和代理成本理论。 - MM定理 :假设无税收、破产成本时,资本结构不影响企业价值;存在税收时,负债成本优势减弱。
代理成本理论 :分析股东与管理层利益冲突导致的监督成本和激励成本。
投资组合理论
由马科维茨提出,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非系统性风险,核心工具包括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 -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PT) :构建最优投资组合,在给定风险下最大化收益。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由夏普、林特纳发展,研究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公式为:
$$E(R_i) = R_f + beta_i (E(R_m) - R_f)$$
其中$E(R_i)$为资产预期收益,$R_f$为无风险利率,$beta_i$为贝塔系数。
现金流量理论
以现金为核心,研究自由现金流(FCF)在投资、融资和运营中的作用。
价值评估理论
包括折现现金流模型,通过$DCF$方法评估企业或资产的内在价值。
风险管理理论
分析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强调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代理理论
研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带来的契约成本,如监督成本、激励成本。
信息不对称理论
探讨信息不对称对企业决策效率及市场定价的影响。
近年发展,将人性弱点、心理偏差纳入分析框架,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等,解释市场非理性现象。
以上理论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实际应用中需结合行业特性与市场环境综合分析。